来源:承德市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1-02-05 16:43:38 阅读量:3573
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之六
图为承德市纪委监委召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座谈会。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新时代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大战略举措。承德市纪委监委把“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监督体系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作为2020年一项主要工作写进市纪委第十四届四次全会工作报告进行部署。
一年来,市纪委监委坚定稳妥推进“三项改革”,共受理检举控告信访举报3528件、同比下降46.46%;办结3461件、办结率98.1%。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6333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占比70.9%。
数字彰显成效,既体现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奋发有为、稳中求进的良好态势,也折射出“三项改革”一体推进激发的治理效能。
“在征求市委组织部、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党委意见后,呈报市委批准,市纪委监委对王某作出留党察看一年、政务撤职处分的决定。”
定期研判问题线索、分析政治生态、听取重大案件情况报告、参与本级管理干部问题线索谈话、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机制作用……无论是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还是在持续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市纪委监委都自觉落实“两个为主”要求,及时向省纪委监委和市委请示、报告、报备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点案件,年内分别向省纪委监委和市委呈报专题报告64份,向市委常委会提交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议题23项。协助市委严把选人用人关,对市管干部廉政档案进行动态更新,回复党风廉政意见148批1922人次,对新提拔重用的237名市管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
“通过开展案件质量评查,现场学到了许多业务知识,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更加严格执行证据标准,规范案件办理程序。”丰宁满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负责人扈美玲深有感触地说。据了解,2020年7月,市纪委监委有关部门组织各县(市、区)随机抽选2019年119个已办结的案件,对其定性处理、程序手续、执行落实等进行了全流程评查。
“强化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必须紧盯主责主业,突出核心业务,加强对线索处置、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工作的监督。”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进一步推进纪法贯通、法法衔接,做到纪法双施双守,市纪委监委制定审查调查措施使用、线索处置管理、涉案财务管理、失实检举控告澄清正名等规范性文件9个,梳理72部常用法规制度辑印《纪检监察工作法规制度汇编》,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推进纪检监察职能、权限、程序、责任规范化。
完善受贿行贿一起查的监督执纪制度机制,加强与公安机关和省内其他地市纪委监委沟通联系,在证据调取、线索移交和人员信息查询等方面强化协作配合,成功规劝全市最后一名外逃人员到案,在全省率先完成追逃任务,在高压震慑和政策感召下6人主动投案。
“作为单位一把手,不能当‘老好人’”“执纪越往后越严,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近日,平泉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与各乡镇(街道)、部门“一把手”谈话时说,并从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履职尽责、个人廉洁从政等方面为“一把手”提醒、鼓劲,让他们在增强红线意识、底线思维的同时,敢于负责、敢于较真碰硬。
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除履行监督专责外,还强化协助职责,通过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提出意见建议、监督推动决策落实等方式,协助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尤其是综合运用联县监督、指导督导、交办督办、约谈提醒、谈心谈话等方式,强化同级监督和“一把手”监督,实现“两个责任”同向发力。
派驻机构改革具有“三项改革”一体推进的性质,是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日前,《关于加强派驻(派出)机构与驻在单位党组(党委)沟通会商工作的意见》出台,这是市纪委监委推动驻在单位党组(党委)主体责任和派驻(派出)机构监督责任贯通联动、协调落实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
一年来,市纪委监委落实落细派驻机构“三为主一报告”要求,完善《派驻机构综合考核评价工作方案》,制定《市纪委监委派驻(派出)机构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措施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管企业、市管学校纪检监察机构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措施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派驻机构线索处置、案件查办、重要问题、履职情况的领导指导,督促其围绕驻在部门核心业务和重点工作主动监督、靠前监督、全程监督,共处置问题线索320件,立案46件,党纪政务处分44人。
“这个留置的案子,涉案人员数量多、分布范围广,还真是多亏了‘片区’协助我们多方外围取证,大大缩短了审查时限!”谈及兴隆县人社局职称管理股原股长陈晓宇问题线索处置的过程,该案件主要负责人田振军感慨地说。
田振军所说的“片区”,是兴隆县纪委监委实施的“片区”协作模式。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后,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中、力量互补、协同办案”原则,该县纪委监委将全县20个乡镇、46个县直部门统筹划分为4个监督协作片区,“打捆”使用纪检监察力量,实行线索统一管理、任务统一分配、力量统一调配、重大问题统一协调的“四统一”管理模式,集聚监督合力,监督质效大幅提升。一年来,依托“片区”协作模式,开展监督检查100余次,进行谈话函询198件次,提醒谈话26人次,诫勉谈话35人次。
全面推进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打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在实现乡镇(街道)监察办公室全覆盖的基础上,完善乡镇纪委片区协作机制,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围绕脱贫攻坚、民生、生态环保等领域,深入开展精准监督,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纪检监察就在身边,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年来,全市乡镇(街道)纪委共处置问题线索1229件,立案553件,处分555人,基层监督能力不断提升。
“隆化县蓝旗镇一家企业擅自占用村集体土地1271.68平方米,建彩钢结构厂房、办公室、宿舍,用于加工木板,形成违法占地,受到罚款12716.8元行政处罚。其实际经营者赵某也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这是在“6+1”联动监督中查处的一起典型案例。
市纪委监委在引导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上主动作为,以六个重点领域清理规范和人大系统“6+1”联动监督为载体,建立信息沟通、情况会商、线索移交、成果共享等机制,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履职、人大依法监督和纪委监委跟进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此外,在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惩腐打“伞”等专项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审计、司法、行政等监督主体的情况互通,共享共用监督成果,有效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分享到:
©中共承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承德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8037292号